愛思特醫療美容集團一直將醫生的技術放在首位,時刻強調解剖學在臨床實踐中的重要性,并提出“無解剖,不手術,不注射”的嚴格要求。連續兩天在成都舉辦的“2021愛思特集團醫生面對面”主題會議,目的就是希望集團醫生都能夠通過實際地解剖觀察,更精準地深入了解面部結構與層次,在臨床實踐中能讓安全、有效達到最大化體現。
本次會議面部解剖學習分為顳部、額部、眶周、中面部、腮腺咬肌區、鼻唇頦六個單元,并按照從功能區到表情區的順序進行展示和教學。每個單元由主講者示教相應區域的基本層次及重要血管、神經、肌肉和脂肪墊等,并介紹解剖操作要點;集團各分院的醫生們參照任務清單,完成面部各個部位的解剖與觀察。
以下為六個單元解剖知識點:
顳 部
人體面部軟組織大體上可以分為皮膚、皮下組織、SMAS、間隙及骨膜和深筋膜五層。根據每個部位的不同,又有更精細的分層。與面部其他區域與相比,顳區的軟組織比較復雜,層次也較多。
顳區在顴弓上方約3cm 處的融合線,顳深筋膜分深淺兩層分別包繞顳淺脂肪墊,顳深筋膜在融合線上下方的層次有所不同。
李勤教授講解顳部層次結構
顳區上半部的解剖結構相對簡單,有六層軟組織即皮膚、皮下脂肪、顳淺筋膜、顳深筋膜、顳肌、骨膜。而顳區下半部分的解剖結構相對復雜,內含較多的血管和脂肪墊,有九層軟組織即皮膚、皮下脂肪、顳淺筋膜、顳深筋膜淺層、顳淺脂肪墊、顳深筋膜深層、顳深脂肪墊、顳肌、骨膜。
顳區的主要血管包括顳淺動脈、顳中靜脈、顳深動脈及顳中動脈。(相應血管的具體分布走向可參考文末文獻。)面神經分布在SMAS深面,手術時在SMAS筋膜和表情肌的淺層分離,都是相對安全的,而注射時則需考慮主要血管的走形層次。
學員認真解剖實操
額 部
額部層次結構主要分為皮膚、皮下脂肪、額肌、腱膜下疏松結締組織和骨膜。額部皮下脂肪較薄,厚度約1mm,與其淺面的皮膚及深面的額肌連接緊密,額肌分布于額部的左右兩側,屬于額枕肌的一部分,上端起自帽狀腱膜,如幕簾狀由外上向內下行走,下端止于眉毛上緣的真皮層,其厚度約1.0~1.5mm。
額肌向內側在中線附近左右相接,向外側和顳淺筋膜相連接 。額肌收縮可使眉毛上抬并輕度上提上瞼,同時產生額紋,其提眉的作用與眼輪匝肌相拮抗。
張敏教授講解額部層次結構
額部的動脈有三條,由內向外分別為滑車上動脈(
直徑約1mm) 、眶上動脈( 直徑約1mm) 和顳淺動脈的額支( 直徑約1.5mm)
,前兩條是眼動脈的分支,從眼眶出來后縱行向上,開始行走在眼輪匝肌和額肌的深面,緊貼骨膜上行,大約在眶緣上2cm左右淺出進入額肌,并逐漸變細。
眶 周
眶周包括眉區和眼周。眉位于眶緣稍上方,是一對弧形隆起,眉部皮膚有眉毛生長。兩側眉毛之間的區域稱眉間,此處無毛而平坦。眉區的軟組織層次結構由淺至深為皮膚、皮下脂肪、眼輪匝肌眶部與額肌、眉脂肪墊及骨膜。
眶周的危險區域主要集中在眶內側緣與眶內上部。內側部有內眥動脈進入眶內,眶內上部有眶上動脈從眶上孔穿出上行,應避免在此處做銳針的深層注射。此外,眶下緣5mm 處有眶下孔,在眶下緣做骨膜層注射時,應避免注入眶下孔內。
李勤教授操作示教
張敏教授操作示教
顳部、額部、眶周注射要點:
中 面 部
中面部主要是指鼻額角到鼻唇角之間的區域部位,其肌肉大致分為上唇鼻翼提肌、上唇提肌、顴小肌、顴大肌、口角提肌和鼻肌。
中面部部位顴骨、顴弓、眶下孔、上頜骨等位置的層次涉及的血管、組織也有所區別。面部支持韌帶附著于面部骨骼或深筋膜,以此來“固定”表面的軟組織。隨著年齡的增長,軟組織慢慢開始萎縮,血管末梢閉合。
中面部老化最開始的變化以面部容積缺失為主,淚溝、鼻唇溝逐漸顯現;然后,面部軟組織明顯下垂,淚溝、鼻唇溝進一步加深,外眼角開始下垂。軟組織老化最主要的表現為韌帶組織松弛、脂肪細胞流失、肌肉組織萎縮下垂。
解剖過程中醫生認真觀察學習
腮 腺 咬 肌 區
腮腺咬肌區的主要層次包含:皮膚、皮下組織、SMAS、SMAS下脂肪和腮腺咬肌筋膜五層,腮腺咬肌筋膜深層包含腮腺管、面神經分支和血管等重要結構。腮腺咬肌筋膜形成腮腺鞘,特點為淺層特別致密,深層薄弱;鞘與腺體結合緊密,并發出許多間隔伸入腺體;鞘的上部與外耳道緊密相連,并發出索狀纖維束伸入外耳道前下壁軟骨部的裂隙。
其中,穿經腮腺的主要神經血管由淺入深為面神經、下頜后靜脈及頸外動脈等,根據腮腺內血管神經的走向,可將其分為縱行和橫行兩組,縱行組為顳淺動靜脈、耳顳神經、下頜后靜脈及頸外動脈,橫行組為面神經、上頜動靜脈及面橫動脈。
李勤教授與學員技術交流中
李勤教授指導學員做筆記鞏固
腮腺淺葉上緣神經血管排列從后向前依次為:顳淺靜脈、耳顳神經、顳淺動脈、面神經顳支及顴支;腮腺淺葉前緣神經血管排列從上向下依次為:面神經顴支、面橫動脈、面神經上頰支、腮腺管、面神經下頰支;腮腺淺葉下端神經血管排列從前向后依次為:面神經下頜緣支、面神經頸支、下頜后靜脈。
鼻 唇 頦
鼻唇頦的解剖,主要是鼻部、唇部、頦部三個部位的演示:
會議總結:
面部血管、神經等重要結構的走行與分布變異很大,但有一條是不會改變的,那就是走形的層次!通過每一次解剖都能看到不同的結構特點,熟悉血管、神經的走行層次,從而對面部結構形成新的認識,臨床中遇到的問題最終還是要回到解剖學中找答案。
參會醫生們表示,平時在工作中遇到的很多問題以及對解剖的模糊認識,也在這次解剖培訓中找到了答案。相信通過本次解剖培訓會,愛思特醫生們對解剖知識有了更深地了解和掌握,接下來在對求美者的治療過程中,也將更有信心能夠最大程度地保障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。
李勤教授和張敏教授為本次參會學員頒發“整形外科&注射美容與面部解剖”課程受訓證書: